6月24日,工信部公布2019年第9批獲得CDN牌照的13家企業名單。至此,今年以來共頒發CDN牌照116家,接近此前所有獲批數量的一半,反映出當前正式進入5G商用階段之后,市場對國內CDN行業未來空間的積極看好。
13家新批企業名單,深圳市興融合科技有限公司也位列其中。興融合是一家經營分布式CDN的新興企業,旗下擁有知名共享計算硬件“小融盒子”。該硬件可充當CDN微型節點,分散部署在全國各地,甚至是用戶家中,由此更接近用戶,達到更好的服務效果。
此次興融合獲得CDN牌照,也意味著這種分布式CDN無論是模式還是技術上,都獲得了管理部門的認可。結合5G商用之后CDN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未來這種分布式CDN或許會成為5G時代CDN的重要組成部分,下沉也可能將成為CDN的一大趨勢。
CDN需求暴漲
6月6日,工信部發布5G商用牌照,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5G商用后,大量高流量消耗應用,如8K視頻、VR等將得到廣泛普及,全社會對流量的消耗將暴增。
因此行業普遍認為,未來幾年中,國內對CDN服務的需求將有巨幅提升,CDN行業將獲得更多發展機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胡海波在2019亞太CDN峰會上發言時表示,從2008年開始,CDN市場駛入高速發展軌道。“2018年全球CDN市場規模達到了90億美元的數量級。預計2019年,全球CDN市場規模將增長到121億美元,超過50%的互聯網流量通過CDN進行加速。”
胡海波預測,2019年,中國CDN市場容量將接近250億元,增長率將保持在35%以上。
另外有一份數據指出,2012-2016年間,CDN 承載流量在全球互聯網流量占比從33.7%增至52.0%,預計2021年,CDN承載流量將達到70%以上。
這些數據也解釋了為何今年CDN牌照發放數量大幅增長,相關報告顯示,為了對5G應用做好技術支撐,不僅互聯網巨頭們早早布局“CDN+云”,有過硬技術實力的互聯網公司也紛紛跟進,爭奪CDN蛋糕。同時,CDN服務種類也在不斷增多,未來CDN技術將涵蓋AI、邊緣計算、物聯網等能力,成為云計算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
節點下沉或成趨勢
不過,5G也對CDN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求更多的節點數量,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移動5G+發布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發布會上宣布,2019年中國移動將建設超過5萬個5G基站,為超過50個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也就是說,平均每個城市基站要達到1萬個,已達到相當密度。
而傳統4G節點部署則遠為稀疏,平均每個節點覆蓋方圓10公里范圍,這種密度的節點數量絕對無法滿足5G需要。
另外5G下的CDN,對響應速度有更高的要求,因為很多5G特有的應用場景,都是要求很高的即時響應能力。比如自動駕駛場景下,哪怕出現1秒的延時,都會帶來極大的事故風險。
因此有技術專家認為,5G時代的CDN必須有所變革,其中一個重要方向就是節點分散、下沉式部署。一方面向小型化、高密化發展,由原來每節點覆蓋方圓10公里,現在需縮小到1公里甚至更小。另一方面需提升CDN的服務調度和內容調度能力,將用戶請求準確調度到具備最佳服務能力的節點上。
這些正是目前小融盒子及其所代表的分散式CDN所努力的方向,它正是將CDN節點分散部署在各地,整體形成一張均勻、高密度的節點網絡,并且更為靠近終端,由此帶來了更快的響應速度,特別適用于5G下的邊緣計算等業務,在自動駕駛、8K視頻、高清VR等5G應用場景中,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推出3個月后,小融盒子就完成T級帶寬的承載。據6月份的數據統計,小融盒子的峰值帶寬已經突破2T,充分說明市場對這種新型CDN的看好。此次獲得工信部CDN牌照,也表明了監管層對其技術及商業模式的認可。因此有理由認為,未來幾個月內,小融盒子這種分散式CDN業務將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并在將來成長為5G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