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碟中諜5》中有一個經典的橋段:黑客班吉要潛入一棟大樓,當他得知必須經過“步態識別系統”的監測時,不得不依靠阿湯哥扮演的伊森·亨特,通過潛水強行入侵后臺數據才得以攻破。
電影里描述的技術看似遙不可及,但在現實生活中卻被我國一家科技公司突破,并研發出相應的專利技術和產品。成立于2016年的銀河水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稱銀河水滴)就是這樣一家以步態識別技術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在成立短短兩年間就先后完成天使及Pre-A輪兩次融資,并快速成長為獨角獸企業。在銀河水滴戰略合作總監張曼博士看來,步態識別技術屬于人工智能行業,而人工智能行業的核心資產就是技術、人才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諸多知識產權資產。
從專利轉讓入股到獲得資本青睞
銀河水滴是一家專注于步態識別的科技型企業,孵化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銀河水滴深耕步態識別并非一朝興起。2000年前后,最早關注步態識別的機構是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該機構資助了一個相關的研究項目。同一時期,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也正在研究步態識別。因為難度太大,國外很多做步態研究的團隊都中斷了研究,但譚鐵牛院士帶領的團隊堅持了下來。2006年,銀河水滴的創始人黃永禎博士正式加入到譚鐵牛院士的課題組進行步態識別理論和應用研究。一個人的步態其實是很有辨識度的,如果是身邊熟悉的人,我們通過對方走路的姿勢,就可以認出這個人來。那換成機器自動識別呢?黃永禎博士和他的導師譚鐵牛院士都堅信同樣可以,并沿著這個方向研究。
經過一段時間研發后,黃永禎博士意識到再好的技術也要轉化為產品,產生價值。在導師的支持下,2016年黃永禎博士將步態識別技術落地產業化應用,成立了銀河水滴,同時,也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受讓了4件相關專利。
資本雖然離不開逐利的本性,但做好一件事情從想法到技術研發,從技術研發到專利保護,從專利到產品落地,都離不開資本的推波助瀾。銀河水滴成立后僅僅4個月就拿到第一筆60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用黃永禎博士的話來說,因為項目好、技術過硬,第一輪的融資可以說非常順利。
目前,銀河水滴先后完成天使及Pre-A輪兩次融資,共融資1.6億元。張曼博士認為,在天使輪融資背后,除了投資人看中創始人和研發團隊之外,也是看中公司創始團隊自主研發并擁有的幾件步態識別核心專利。“銀河水滴是在步態識別技術領域領先的公司,同時具備遠距離人臉識別以及復雜環境中的三維圖像識別的領先技術優勢。”銀河水滴投資人、華和資本創始主管合伙人周樹華表示,銀河水滴的技術已經在安防、交通等行業中商業化落地,巨大市場空間足夠培養出百億甚至千億市值的公司。
從全面專利布局到圍繞產品布局
對于像銀河水滴這樣一個處在創業階段的科技公司來說,不能光吃原來幾件專利的老本,而是必須要有所作為、持續創新、積累專利技術。黃永禎博士也意識到,專利在企業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保護作用以及可以產生的價值。雖然公司成立時間較短,團隊的重心在技術和產品研發,但是,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也沒有耽擱,特別是在專利申請和保護方面,已經慢慢完善起來。
張曼博士在2017年加入銀河水滴之后,即刻著手建立專利申請制度。這項制度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告訴研發人員,提交專利申請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說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做好這項工作并非易事。“剛開始,研發人員對專利的保護意識不是很強,覺得提交專利申請,要他們自己撰寫技術交底書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另外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張曼博士告訴記者。為鼓勵研發人員提交專利申請,張曼博士帶領的專利團隊沒少做工作。一方面,他們邀請專利代理機構的人員過來給研發人員進行知識產權培訓,在意識上,讓研發人員認識到如果不進行專利保護,那么自己研發的技術很可能被其他人提交專利申請,結果是可能無法繼續使用自己研發的技術;另一方面,通過專利代理師的挖掘布局,讓研發人員理解哪些是現有技術,哪些是核心技術,哪些是當前研發的熱點,同時,這些布局挖掘的交流讓研發人員對研發的領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隨著張曼博士的加入,銀河水滴于2017年提交了成立之后第一件專利申請,即一種生物特征信息獲取方法和裝置(申請號:CN201711405430.1)。這件專利技術成為銀河水滴如今在步態識別領域的核心技術之一。同年,銀河水滴共提交了4件專利申請,均涉及身份識別技術。這讓銀河水滴在專利布局方面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2018年,隨著公司研發投入不斷加大,各項業務的快速開展,以及在公司專利制度的鼓勵下,銀河水滴共提交專利申請103件,涉及身份識別、工業檢測技術、智能交通技術、基礎算法。在這一年,銀河水滴的布局策略是凡是與公司研發的技術基本都進行專利布局。“2018年,公司的專利布局策略是有什么技術就保護什么。這樣的專利布局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過度申請專利保護可能存在一些專利技術沒法轉化為產品。”張曼博士表示,基于這樣的考量,公司今年在專利申請布局的策略方面進行了調整,由過去的注重全面專利布局轉為圍繞公司的核心技術和產品進行專利布局。
從注重技術研發到促進產品落地
2017年9月15日晚,《機智過人》(第三期)在CCTV1播出。銀河水滴的步態識別技術,接受姚期智(圖靈獎得主)、撒貝寧、江一燕、徐穎等組成的嘉賓團現場鑒定,與《最強大腦》記憶大師袁夢進行PK,識別10個身高體型相似的“嫌疑犯”、21只體型毛色相似的金毛犬,以及金毛犬剪影,最終銀河水滴憑借步態識別技術精準識別獲勝,被姚期智稱贊“機智過人”。
在張曼博士看來,步態識別屬于新興領域,而且銀河水滴目前是唯一一家在步態識別領域商業化的機構,所以,銀河水滴的策略是“快”字當頭,比如快速對已有核心技術進行國際和國內專利申請;快速深度挖掘已有技術的專利潛力,擴大專利申請深度和廣度;快速跟進新進展,無論是算法、產品、應用等各方面,專利部門和其他部門緊密配合,有前瞻性地進行專利布局。
同時,銀河水滴也意識到再好的技術也要落地,并產生價值。在產品落地方面,目前銀河水滴推出了一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步態檢索智能一體機“水滴神鑒”,步態識別、檢索與追蹤系統“水滴慧眼”,步態抓拍盒子,WATRIXBOX等。張曼博士介紹,目前銀河水滴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將步態識別技術成功商用,精準度、穩定性遙遙領先。對于未來的發展,張曼博士希望盡最大可能把公司的專利技術落地,并產生社會價值。
(陳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