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基金易海波:量化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投資方法

2019-07-30 09:36:05

量化投資進入國內市場十幾年來,經歷過幾番沉浮,從少人問津到備受追捧,又因面臨多重考驗而跌落神壇,如今再度回歸成熟和理性,并逐漸展現出科學技術應用在投資當中的魅力。作為一名擁有十余年經驗的量化老將,中融基金副總裁、量化投資部負責人易海波認為,投資者只需將量化基金當作一類普通基金來投資。在資產配置概念深入人心的當下,量化產品多維度、長邏輯、分散化的特征,也非常適合作為一項重要的資產配置工具。

量化投資即利用數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方法,從海量數據中尋找能夠帶來超額收益的“大概率”策略,并紀律嚴明地按照這些策略所構建的數量化模型來指導投資,通過現代計算機技術實現策略交易,力求取得穩定的可持續的高于平均的超額回報。“我們一般說投資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那么量化則是科學與技術的完美結合。”易海波表示。投資的科學性,是從1950年代馬科維茨的“組合投資理論”,到1970年代布萊克、斯科爾斯和默頓的“BS期權定價模型”,再到1990年代尤金法默的“三因子模型”,一代代巨人的理論基礎上逐步建立和豐富起來的。而現代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讓理論模型如虎添翼,“人腦”和“電腦”相得益彰,共同成就超額收益。

易海波管理的中融量化智選混合,在經歷了市場風格的調整后,開始綻放出光彩。據剛剛發布的基金二季報,截至二季度末,中融量化智選混合A自2017年3月成立以來取得了7.51%的回報,而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17.3%,上證綜指漲幅為-8.2%。據了解,中融量化智選混合的產品模型采用易海波團隊歷時八年研發、三次升級的動態多因子選股模型操作。該模型通過考察股票多維度的信息,精選具有超額收益特征的股票組合進行投資,以風格分散和個股分散的方式降低非系統性風險。從估值、成長、質量、市場和預期五大維度入手,選擇優質標的進行配置。遵循精細化的投資流程,嚴格控制組合的多維度的風險暴露,并不斷精進因子的選取和模型的修正。從所配置標的特點來看,主要側重低估值行業、盈利質量好以及流動性好的股票。

易海波認為,相較于海外成熟市場,量化投資在A股仍然較容易產生超額收益。“雖然機構投資者比例有一定提高,但國內市場的投資者依然以散戶交易為主,A股依然是弱有效的市場。在這種大背景下,傳統的基本面因子依然持續有效。”易海波表示。

量化投資是否也要擇時?對此易海波有自己的看法,從傳統意義而言,量化投資主要分為選股和擇時兩個方面。易海波認為,就選股而言,由于市場寬度較大,相對而言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較低;擇時則效率較低,往往一次錯誤的判斷會帶來巨大損失。就不同類型的量化產品而言,市場中性類產品不需要擇時,主要專注于股票選擇,以獲取超額收益為首要目標;主動量化類產品通常不擇時,以期能同時獲得Alpha和Beta兩部分收益。

易海波建議,投資者在選擇量化基金時,應結合自己的風險偏好以及對未來市場的判斷。若投資者風險偏好較低或認為未來市場沒有趨勢性機會時,則持有對沖型量化基金是一個不錯選擇,反之可以持有主動型及指數型量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