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在2019互聯網+城市交通管理創新論壇上,高德地圖發布了基于AI和大數據、實現城市交通智能分析評價診斷功能的明鏡系統。
“明鏡系統就像一臺針對城市的CT,能夠從多個維度對影響城市交通的因素進行掃描,提供一份城市交通運行‘體檢報告’并分析原因,為精準化綜合施策提供依據。” 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寧表示。
“對癥下藥”破解交通治理難題
在董振寧看來,破解交通治理的難題,離不開高效的城市交通精細化管理與出行服務。而要實現精細化的交通管理,必須先要找準“病因”才能“對癥下藥”。
據了解,依托高德地圖涵蓋交通領域8個類別的多種交通數據的數據底盤,明鏡系統通過AI算法對路網、路段、路口的交通運行情況,能夠從空間、時間、強度三個維度的十余個指標對城市交通狀況進行全面評價,從而給出一份完整的城市交通運行“體檢報告”。
董振寧告訴記者,基于這份全面的城市交通“體檢報告”,高德將與交通管理者、專業機構和權威專家一同對交通問題進行診斷,分析導致交通狀況的原因,為精準化綜合施策提供依據。之后,高德還會對城市進行持續數據評估,以追蹤交通管理政策、措施的實施和改善效果。
“城市道路交通運行特征規律的精準化、全方位識別,是精細化交通管控措施制定與實施的基礎。”董振寧表示,“通過數據底盤和明鏡系統,高德能夠將感知到的交通大數據轉化為對道路網絡運行情況的量化反饋,從而解決交通管理行業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構建城市交通精細化管理體系
發現問題是精細化管理的第一步。要將明鏡系統提供的精細化分析診斷有效應用于城市交通的改進,則離不開人車路的信息協同能力和快速觸達用戶的服務模式。
在信息協同能力方面,據董振寧介紹,目前,高德已在武漢實現了與信號燈的信息協同,通過智慧錐桶等物聯網設備實現基于位置的人車路協同。此外,當發生交通擁堵、事故等交通事件時,高德能夠通過視頻AI識別技術,第一時間感知擁堵,并通過APP、車載導航、智慧誘導屏等手段進行零時差分流引導、從而有效降低了交通事件的影響,提升運行效率。
而在用戶服務方面,基于人車路協同能力,高德可以通過優化信號燈配時、可變車道管理等手段優化現有控制方案,同時還能基于大數據對未來交通進行預判,幫助用戶更好進行出行決策。
據了解,目前“明鏡系統”已正式上線為交通精細化管理提供方向參考,未來計劃推廣到全國40個超大和特大型城市。“在‘明鏡系統’的基礎上,高德已實現包括數據分析、信息協同、用戶觸達的交通精細化管理體系,實現智能終端APP、政府和公眾協同發展的‘智能+出行’模式,讓用戶出行更美好,讓交通管理服務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