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北京市政府確定以高位視頻技術作為智慧停車路側管理的主要技術模式。2018年5月《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正式實施后,為響應條例中“停車入位、停車付費、違停受罰”的基本要求,路側停車電子收費全覆蓋分三步走落地:2019年1月1日起,東城、西城、通州實施;2019年7月1日起,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實施;2019年12月1日起,其他區實施。
今年7月1日開始,在東城、西城、通州實行路側電子停車收費的基礎上,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等區也加入了電子停車收費。今后,以上區域路側停車一律不再有人工現場收費,也不再有二維碼繳費,市民可通過下載“北京交通”APP進行繳費。
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自道路停車改革實施以來,在廣大市民的支持與配合下,實施電子收費的道路停車秩序明顯改善,現場議價、黑收費、亂收費現象基本杜絕,“停車入位、停車付費、違停受罰”的理念逐漸成為社會共識。
高位視頻技術是繼咪表、手持終端PDA、地磁、視頻樁后的全新第五代智能化停車管理技術,在科技創新與實際應用效果上均有顛覆性的提升。路側停車高位視頻技術由智慧停車領軍企業AIpark(愛泊車)首創,前端產品“AIpark天眼”可連續管理8-12個車位的距離,建設過程中合理利用市政、交通設施,對城市景觀影響降到最低,建設完成高度距離地面有4-6米,不易遭到人為破壞,維護成本極低。從識別率和智能化的角度來說,高位視頻采用當前全球最領先的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突破了路側停車在極復雜場景下車牌識別的問題,有效避免感應不準確、無法識別收費、不能解決跨位停車、容易遭到人為破壞等弊端。在惡劣天氣及極端天氣情況下,“AIpark天眼”圖像識別系統仍能準確的識別車輛及判斷進出場情況。即便冰雹大雨、霧霾大雪等惡劣天氣,系統都能準確的識別車輛及判斷進出場情況 。
相對其他停車管理技術,高位視頻優勢明顯,不但技術手段先進、準確性高、最大程度降低了人員成本、杜絕人為因素干擾,而且立桿少,對城市景觀破壞最小,因此得到“首都標準”的認可,為北京六大主城區及通州副中心路側停車電子收費改革提供產品技術支撐與服務。
除北京外,AIpark city還在上海、廣州、深圳、福州、鄭州、成都、石家莊、邯鄲、張家口等十余個城市商用落地,放眼全國,已經有多個城市應用高位視頻技術作為路側停車管理的解決方案,高位視頻成為路側停車的主流技術。北京路側停車管理因采用了最新技術和全面的法規支撐,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是高位視頻技術全面應用于路側停車管理的最佳模式和樣板,為全國城市建設智慧停車基礎工程提供了一個極具借鑒價值的樣本,具有重要的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