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9日,由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共同指導,廈門市人民政府牽頭主辦的“中國人工智能峰會暨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成果發布會”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中央網信辦副主任楊小偉、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肈雄、公安部副部長林銳、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等領導出席會議并致辭。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作為峰會重要合作伙伴,牽頭主辦了“人工智能在網絡安全中實踐與探索” 分論壇,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新趨勢。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所長仇保利在致辭中指出:“人工智能也是一把雙刃劍,在極大提高社會生產效率的同時,也給網絡安全帶來巨大風險和挑戰。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加強網絡安全保衛能力,如何破解人工智能下的新型犯罪手段,如何保護個人隱私信息成為當下重要課題。希望借助峰會這個平臺,加深交流合作,共同提升人工智能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應用水平,打造安全可信的網絡空間。”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所長 仇保利
中盾安信公司楊林總經理為論壇做了題為《人工智能技術在網上身份認證中的創新應用》的主題演講。首先,楊林總經理談到了人工智能帶來的網絡安全問題:“一是網絡犯罪手段多樣化:犯罪分子借助人工智能自動完成漏洞挖掘、注入、攻擊等過程,使網絡攻擊威脅更大;二是個人隱私泄露風險加大:利用人工智能可將各種數據整合在一起,分析出個人偏好和行動軌跡,增大了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三是生物特征識別的雙刃劍: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廣泛應用,將帶來被仿冒、攔截、篡改、泄露的風險。個人隱私分為強隱私和弱隱私,其中強隱私包括指紋、虹膜、DNA、掌型和靜脈等,而弱隱私包括二維人臉、三維人臉、體態、步態等。在人體生物特征識別和應用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存在安全隱患,都必須要做好風險防范和有效保護。”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盾安信公司總經理 楊林
提到AI在“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平臺(CTID平臺)的應用和實踐時,楊林總經理分享到:“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組織建設、中盾安信運營的CTID平臺基于法定身份證件、結合“活體檢測”和“人臉識別”技術、面向全社會全行業提供多因子和多層次的可信身份認證服務,平臺引入了多種生物特征的識別技術,包括聲紋、指紋、人臉,結合認證口令和法定身份證件數據,根據不同場景、不同的安全等級,提供多種靈活的識別方式。”
“為了防控常見的各種攻擊,CTID平臺的人臉識別系統采用了多引擎調度和多算法融合技術,確保了識別準確率和系統的安全性;采用先進的基于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技術引擎,綜合運用形狀特征、灰度特征、皮膚紋理特征等多種特征并進行綜合識別,識別精度高,人臉識別準確率達到98%,每秒萬次并發,平均響應速度在300毫秒之內;并通過數據脫敏和去標識化技術,來保證可信身份認證的隱私安全、維護數據權益。”
當可信身份認證插上AI的翅膀,將促進多種新興身份認證技術的落地,邁向無感知、更便捷的身份認證新階段。CTID平臺將以風險防范和個人隱私保護為先,持續探索AI技術的創新應用,不斷賦能政務、公安、民生等各個領域,助力打造更加安全、可信、智能的數字世界。
稿件來源:“安信CTID”公眾號 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