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藝節目里的杜江,是一名護妻狂魔和好脾氣奶爸。在這幾年的影視作品中,杜江展現出不一樣的演技層次,塑造出性格豐富的角色。為了拍《紅海行動》,杜江更是經歷了半年的魔鬼訓練,讓自己的身體和意志都蛻變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
不久之前,杜江來到“為你讀詩”,朗讀了一首在秋日追憶故人的詩。“為你讀詩”是一個以詩歌為起點和紐帶的國際文化藝術平臺與詩意生活品牌,來自全球不同領域的嘉賓都能夠借由詩歌這種語言,流露出不為人知的內心情感。杜江,這個看起來眉清目秀、歲月靜好的帥哥,總在默默地用行動顛覆大家對他的認知——他擁有堅定的意志和驚人的爆發力;他可以改造出強悍的身體;他還是一個讀得懂生活滄桑,憂郁深沉的人。
憶故人
作者:柏樺
為你讀詩:杜江 | 演員
很久以前,一到秋天
霧氣就會沾濕你的衣服
你的身體也會由輕變重……
常常,你在想什么呢?
我在想,我曾有過人的詩才
同時還有秀美的牙齒
多年后,當我老了
我又打開一本你年少時讀過的書
看到幾處幼稚而熱忱的記號
我感到吃驚!是你寫的嗎?
這時室內恍惚,靜如青春
一股憐意流入我的心胸
燈光幽幽,并非空空
似有一個人影坐在我的對面
似墻上那幅畫像正窸窣作響
選自《為你消得萬古愁》,北岳文藝出版社
- 關于作者 -
柏樺,詩人、教授。著作有詩集《表達》《往事》,長篇隨筆《去見梁宗岱》,回憶錄《左邊——毛澤東時代的抒情詩人》等。
啊,一切的儀表都同意,他死的那天是陰暗而又寒冷。—— W.H.奧登《悼念葉芝》
鐘表上的時針移動得如此慢,以至常使人難以察覺。
年紀也是這樣。不知不覺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成長為慷慨激揚的青年;驀地一驚,當初雄心勃勃的青年已成了被歲月磨平棱角的中年人。
人到中年,就不得不開始習慣死亡的存在和不可避免性。所謂“耳畔頻聞故人死,眼前但見少年多”,大概是這個年紀里最真實的寫照了。
就連“故人”二字,也只有到了這時候,才能用得如此理所應當,恰如其分。
王維《哭孟浩然》一詩寫:“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將物是人非、人去樓空的感慨、遺憾,付諸于一“空”字。
杜甫掛念被流放“江南瘴癘地”的李白,積思成夢。不說夢見故人,偏說“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而說到故友,黃庭堅以交友比喝茶,《品令·茶詞》說得最妙:“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此中意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大抵這世間,不缺真,不缺善,不缺情,唯獨“理解”二字最為珍稀。譬如嵇康之于阮籍,孟浩然之于王維,張棗之于柏樺。
早年的詩里,張棗曾提及和柏樺的交往細節:
是的,東西比我們富于耐心而我們比別人更富于果敢 在這個堅韌的世界上來來往往
你,連同你的書,都會磨成芬芳的塵埃——張棗《秋天的戲劇》
柏樺亦在詩里追憶張棗“燈下甜飲的樣子,富麗而悠長”。乃至故人已逝,仍恍然覺得“似有一個人影坐在我的對面”。
都說“最難風雨故人來”。然則,能不遠萬里,雨夜登門拜訪,于昏昏燈火之中卻話平生的,也唯有故人了。
編輯 | 七 點
校對 | 西格瑪
詩意生活態度
就以塞爾努達《致未來的詩人》一詩結尾:“聽我說并理解我/在它的靈泊我的靈魂或許想起什么/那時在你里面我的夢想欲望/終將找到意義,而我也終將活過。”
- 詩歌音樂 -
配樂剪輯自音樂人Cello的作品Memory(出自專輯Lee In Young)。
詩意的人
杜江
演員,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代表作:電影《紅海行動》《羅曼蒂克消亡史》等。由其領銜主演的電影《烈火英雄》熱映中,待播作品: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決勝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