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打車真是得拼運氣加拼命了,高峰期出租車等待50分鐘很正常,快車排隊40位還算少!“凌晨才加完班的王女士,為了回趟家,忍痛接受平常1.3倍的車費,終于在手機上叫到了回家的專車。
如今,加班成為員工們的生活常態,正所謂“下班晚了沒公交,加班車費求報銷”,打車回家成為許多加班族晚間回家的主要方式。但是加班到凌晨,也面臨著打車難,報銷流程復雜,周期長的困局。歸根結底,這是企業對員工的出行需求考量不足,以及出行市場供需不平衡所造成。
隨著滴滴出行企業版服務平臺的推出與耕耘,這一狀況正在被改變,通過一站式出行管理解決方案,幫助企業為員工提供便利的用車服務,從此深夜加班打車無須久候,不再困難。
滴滴出行企業版上線歷時五年,沉淀了各城市的出行數據。那么,在匯聚了最多大公司的北京,白領們的出行情況有了什么轉變?近日,滴滴企業版發布一份北京市出行數據報告,立體呈現了帝都職場人的最新出行狀態。
北京加班勢力版圖,熟悉商圈夜不眠
不少初到北京的年輕人都曾幻想過這樣的夜生活:下班后約上三五好友,喝個小酒,擼個串。而現實情況是,天色漸暗已過了下班時間,看著屏幕上未完成的工作計劃,開啟了又一個晚上的加班奮戰。
滴滴企業版數據顯示,北京加班夜高峰用車訂單占比高達55%,遠超過白天平峰期的21%,和晚高峰的13%。顯然,加班場景下的用車需求最為頻繁。
正所謂“慘中自有更慘,晚了還能更晚”。在工作日的21時至23時,北京打車需求量最大的地方分別是中關村、望京和國貿。因為以上3個區域,互聯網、科技、金融類公司密集,員工加班用車需求大。
根據滴滴企業版夜高峰企業員工打車數據,在北京地區,中關村區域有超過一半的訂單都在21時后成立,榮登最晚下班榜首,打車高峰時段從21時開始,一直持續到半夜12點。其次,國貿和望京的打車時間也在21時之后大幅增加,通過訂單變化曲線發現,超過30%的訂單都在21時之后。
職場女性加班少于男性,打車青睞升艙服務
根據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一份報告顯示,北京上班族工作時長在十年間增加了56分鐘。當前90后成為職場棟梁,平均加班時間超過80后等其他年齡段。其中女性的加班時長也在不斷增長,女性加班打車訂單量占比18%,男性加班打車占比則為35%。
職場女性加班打車的訂單量龐大,北京城的女性平均加班時間高于全國其他城市。這些奮斗的尖子生,大多貢獻來自撐起城市天際線的國貿泛CBD、中關村區域,這里的女白領集聚了最多的夜間出行量。而大多80、90后的女性白領,加班后希望能夠盡快回家。根據滴滴企業數據,有15%的訂單使用了同時呼叫各種車型的功能,此外,上了一天班,下班時總要對自己好一點,這些精致、重視生活質量的女性白領,幾乎每一位都曾經選擇過自費升艙服務,讓自己能舒適出行,早點到家。
男性仍是打車主力,中關村男性更省錢
女性深夜加班時長和人數在增加,然而和職場中的男性相比還是略遜一籌。作為無數職場新人的夢想,泛CBD商圈的男性們不只有西裝革履和千萬級的合同,他們的日常往往是熬夜加班。
滴滴企業版數據顯示,比起國貿的職業男性,中關村男性上班族加班回家更精打細算,打車訂單中有11%為拼車單;而國貿的男性上班族僅有0.4%訂單為拼車單,比起和人拼車,他們更喜歡同時呼叫各種車款,其中有5%的訂單選擇升艙服務。
在這些加班打車的行業中,IT互聯網位列第一名,占比高達32%,這是由于互聯網從業人員工作節奏快、加班頻繁、用車需求大;其他加班打車頻次高的行業,依次是投資管理、教育、貿易等行業。
以滴滴企業版用戶打車數據為奠基所得的加班地圖,真實反映了職場人的工作狀態,以及加班出行消費新趨勢。不管工作中遇到多少困難和挑戰,職場人仍在堅守,而滴滴企業版也一直在陪伴披星戴月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