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需整體走低 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9-10-09 19:10:32

土地供需整體走低

從今年前9個月全國主要城市的土地整體供應情況看,整體供應量呈現同比微降的趨勢,其中僅宅地供應同比微增。

在供應走低的趨勢下,今年1-9月主要城市的土地成交總量出現微降,但土地出讓金總額仍同比上漲,土地整體依然是處于漲價的通道中。

在供應方面,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前9個月,全國300個城市共推出土地20936宗,同比僅增加了0.1%;推出土地面積88068萬平方米,同比減少了1%。

其中,住宅類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綜合性用地,下同)7296宗,同比增加4%;推出土地面積35612萬平方米,同比增加2%。

而在成交方面,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9月,全國300個城市共成交土地17850宗,同比減少2%;成交面積總達到74034萬平方米,同比減少2%。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體土地市場供需兩端呈現弱化趨勢的同時,今年前9個月的土地出讓金數據卻一改這般“低迷”的狀態。

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9月,全國300個城市的土地出讓金總額達到35511億元,同比增幅為17%。其中,住宅土地的“收金”增幅無疑是主力,住宅用地出讓金總額30392億元,同比增加21%。

重優化,營造便捷高效的市場準入環境。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實現企業開辦線上“一網通辦”,將企業開辦涉及的設立登記、刻制公章、申領發票的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積極推動“證照分離”改革,對106項行政審批事項按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準入服務等四種方式實施改革;推進完善全程電子化登記,做到“數據網上行,群眾少跑路”,實現全部類型注冊登記“最多跑一次”;實施企業登記身份信息實名驗證,從源頭上防止“被股東”“被法定代表人”現象;推進企業注銷便利化改革,探索構建更為便捷順暢的市場主體退出機制等。

“世界銀行十多年一直在開展各國營商環境的評價。一共11個指標,其中有6項指標反映政府對企業監管的附加程度和企業的付費情況,還有5項指標,比如獲得信貸,保護少數投資者、合同的執行方面來分析對市場主體法制的保障程度。”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總經濟師丁瑤表示,重慶市持續出臺政策優化政務環境,推行全域通岸,不斷擴大一次不跑和只跑一次的一些途徑上提供服務,圍繞優化企業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重點針對開辦企業辦理許可,對應到市級各部門來分解具體的工作措施,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營商環境。

重質量,營造完善高質量發展環境。注重高質量政策環境,建立全市質量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標準化協調推進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以及國家質檢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出臺了《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建設質量強市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注重高質量配套服務,開展“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及應用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大力發展質量基礎設施,提升質量技術機構協同服務水平;注重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組織開展重慶市市長質量管理獎評選,開展全市制造業質量現狀調查和分析,指導企業加強全面質量管理等,重慶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為86.76,位居全國第8、西部第1位。

重品牌,營造特色品牌創建環境。大力提升知識產權服務質量、深入實施商標品牌強農行動、大力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全面加強知識產權運用。

“民營經濟是創新的重要力量,需要厚植創新的土壤。重慶市加強民營經濟創新主體建設,應當大力發展科技企業,實施品牌質量提升計劃,引導企業弘揚工匠精神,鼓勵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名牌產品。”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表示,今年上半年,重慶市入庫科技型企業總額達到1.35萬家,其中民營科技企業1.34萬家,占比達到99.2%;新增入庫科技型企業2443家,同比增長68.5%,其中民營企業2441家,占比99.9%,增強了重慶市的發展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