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證監會江蘇監管局公示,星恒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星恒電源”)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目前正接受中金公司輔導。
公開資料顯示,星恒電源是聯想控股和中科院物理所聯合創立,成立于2003年12月,注冊資金2.62億元人民幣,專注于以錳酸鋰為正極材料的動力鋰電池的開發、生產和銷售。星恒電源最早發力輕型電動車領域,直到2014年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據其官網數據,目前星恒電源已為全球800萬終端用戶、4.5萬多輛電動汽車提供產品和服務,并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提供動力電源解決方案。
出讓股權為IPO鋪路,不排除沖擊科創板
在星恒電源籌備IPO過程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其第一大股東福建納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納川股份”)頻繁的股權轉讓。
據新華日報財經客戶端不完全統計,從今年4月30日起,納川股份共進行了6次股權轉讓。最近一次股權轉讓發生在9月30日。納川股份通過其參股的基金泉州市啟源納川新能源產業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下簡稱:“啟源納川”)將其持有的占星恒電源總股本2.617%的股份轉讓給了江蘇疌泉綠色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此次股權轉讓之后,納川股份通過啟源納川持有的星恒電源64.897%的股權降至32.389%,仍為星恒電源的第一大股東。以股權轉讓的方式,納川股份為星恒電源引入了近15家戰略投資機構。
對此,納川股份董秘曾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解釋稱,是公司積極推動星恒電源以獨立IPO或資產并購的方式實現資產證券化的重要舉措,是星恒電源積極開展資產證券化的重要舉措。至于星恒電源會選擇哪個板塊申報IPO,納川股份方面表示,公司將積極推動星恒電源資產證券化,所選擇的市場包括但不限于科創板。
從輕型電動車領域起家,產品抽檢上黑榜
星恒電源背靠聯想控股和中科院物理所,頻繁對接產業資本背后的意圖不言而喻。星恒電源從輕型電動車領域起家,其重要客戶包括小牛、雅迪、愛瑪等市場主流的電瓶車生產商。不過,星恒電源在快馬加鞭籌備IPO的時候,其技術成熟的電動自行車鋰電池遭遇抽檢不合格。
4月10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外發布流通領域電動自行車用電池質量抽查檢驗結果。抽查檢驗結果顯示,標稱深圳市深鈴車業有限公司監制、星恒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星恒電源”鋰電池不合格。不合格產品主要涉及低溫(-10℃)容量、高溫(40℃)容量、2hr容量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情況。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方面表示,已對銷售不合格商品的經營主體立案查處,案件正在辦理中。被公示的不合格商品生產企業和有關經銷單位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主動采取措施下架不合格商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星恒電源方面是否進行下架處理?這是否意味著星恒電源在產品品控、生產技術方面存在不足?新華日報財經客戶端嘗試聯系星恒電源方面,不過,截至發稿前,暫未收到回復。
(作者:夏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