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2019中國這54年的半導體征程,從歷史維度來看,蹣跚前行中暗含變局。我們目睹并見證了這段艱難的歲月,從“抗戰時代”過渡到“解放時期”。
斷供事件后,被卡了脖子的中國芯片產業面臨危機的同時似乎也迎來了一個變革的機遇時代。
從比特大陸三代到華為昇騰、從地平線征程到阿里巴巴含光、從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到云棲大會,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諸角粉墨登場,被稱最為燒銀燒耐力的芯片戰場硝煙四起。
時間回到四年之前,一家名為天數智芯的初創企業,預見了這場競賽的本質,并開始潛心鍛造屬于自己的硬核引擎。
自研者——數字經濟時代基礎軟硬件系統拓荒
3120億這個數字背后,一方面,中國是全球信息產業全球化不可代替的部分,另一方面,說明中國對進口芯片依賴嚴重。這對中國集成電路企業是危機也是機遇。
來自國家海關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進口芯片3120多億美元,相當于石油、鋼鐵、糧食進口的總額。一時間,業界嘩然。巨額進口的背后,要開放還是要自主?這是個困擾業界由來已久的問題。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集成電路(包括CPU,FPGA, DRAM, Flash等)產業鏈是芯片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致可以分為三大板塊:集成電路設計、芯片制造和封裝測試。目前對中國而言,芯片制造能力是最薄弱的環節,制程工藝比世界最先進水平落后兩代以上,時間上落后3年,全世界最先進的制程工藝只掌握在三家公司手中:臺積電、英特爾和三星。
“芯片半導體行業是資金、技術密集的行業,更多的是靠經驗積累,需要有經驗的工程師不斷摸索,而不是僅僅靠資金就能加速發展起來的,人才或是最大的瓶頸。”國內許多投資人都說:“中國VC不是不投芯片,之前我們投了好些都血本無歸,也算為中國的科技創新貢獻了一份力量。”
往前追溯,斯諾登事件之后,發現國外高端高價的芯片存在漏洞,芯片國產化浪潮初現,半導體公司才漸入佳境。尤其斷供事件后,國人意識到,只有真正的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不受制于人,至此,芯片成為了新“風口”,在國家層面的推動下,迎來期待已久的春天。
中國經濟轉型數十載,芯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國芯是核心問題。
麥肯錫曾對中美兩國的做過產業專題研究,盡管中國在個人互聯網領域相對出色,但在芯片產業領域卻仍然遜色許多。芯片產業發展前期,我國處于進口芯片把控主要命脈的消費互聯時代,而隨著智能AI進程逐步從C端轉向B端,以價值經濟為主要盈利模式的產業芯片勢不可擋。產業互聯網是一片藍海,自主研發的智能AI企業級市場必將引發井噴式地增長,然而,不可忽略的關鍵詞是——自主研發,曾是一代中國芯片研發者的共同心殤。
“或許正因為看到了這樣的競爭本質,天數智芯的始創團隊,離開舒適區,選擇了回歸。“除了本身對于技術狂熱喜愛之外。潛意識里就想著應該回來為這個產業做點什么。”天數智芯創始人李云鵬如是說。
李云鵬原本的專業是計算復雜性理論,“在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就讀都是理論計算機科學”,李云鵬說,“求學的時光就好像是在少林寺藏經閣研讀內功心法”。2005年在收到甲骨文數據庫研發組的Offer后,他來到加州舊金山灣區,沉浸于此十年,“從理論計算機,轉身做計算機產業就好像少林寺弟子去龍門鏢局跑鏢,但是一直心系內功心法”,直到今天,李云鵬依然保持著對基礎技術的熾熱之情。
事實上,在每一個天數人的心里,大概都清晰的知曉自己的重要使命之一是——解決中國計算機產業“沙漠化”(缺“芯”少“魂”)的問題。
產融者——為企業數字化轉型而戰
“技術多么好,得到多少贊揚,都不是關鍵。芯片行業是市場論英雄。”
《中國人工智能芯片產業發展白皮書》指出,可重構AI芯片被公認為是突破性的下一代集成電路技術;AI芯片成為資本布局新焦點;在科技巨頭的大力投入和政策的扶持下,基于語音、自然語言處理和視覺技術的人工智能產品和應用逐漸落地。在未來發展趨勢上,白皮書稱未來三年AI芯片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將超50%,隨著邊緣計算興起,“云邊結合”將成為智能計算的主流方案。
李云鵬和他的百人技術團隊,基于如上的三點,正在努力開拓一個AI芯片的產融時代。
“境外的龍頭芯片企業,競爭優勢明顯,并滲透在企業文化之中,用兩句話就可以概括:“真正站在客戶的角度去從事運營(obsess over customers)以及“長遠考慮(think long term)”。李云鵬說,“具體可以分為兩大點:首先,是對產業鏈條的把控。鏈條存在于芯片企業的整個營銷模式之中,其中,生態則是鏈條的一個標準化執行通路,在他看來,自我發展完善的產業生態鏈尚未建立。以現今美國產業生態為例,Intel和AMD專注于CPU、微軟專注于操作系統、Oracle專注于數據庫、中間件等基礎軟件、HP和Dell等專注于整機,各IT巨頭在特定領域持續投入,更加專注、專業的同時又互相協同、聯盟,最終構建成輻射全球的信息產業體系,這對我們產業生態的構建,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從智能數據與AI算力的需求出發,圍繞高端服務器系統,形成從芯片到一體機,從操作系統到數據庫和應用軟件和云服務,從底至上、軟硬一體、擁抱云計算的完備技術體系,互相支撐,開放兼容,試圖破解國產核心技術生態系統薄弱、上下游不銜接的難題。另一點,是對產業鏈終端的控制。Intel在做AI互聯市場的時候,圍繞BAT物流的整個鏈條進行延伸,推出芯片增強了對整個網購物流體系的控制力。天數智芯作為本土AI芯片企業已經越發的意識到了貼近的優勢能量帶給整個產業鏈的可控性,也在不斷的尋求差異化的有利于本土的營銷模式開拓市場。“
作為數字經濟時代基礎軟硬件系統拓荒者,天數智芯自成立伊始便奉行開放的公司發展戰略,積極拓展產業上下游合作伙伴,以合作伙伴思維構建渠道。
“中國基礎軟件和高端計算芯片產業,基本上是一片沙漠地帶,總要有人去試著建立綠洲。”他誠懇的說。或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天數智芯應運而生,李云鵬選擇拓荒守望。“看到了境外芯片企業的優勢,本土AI企業更應該積極探索創新的營銷模式或更新的業態解決方案,當然,這其中不乏一些芯片企業在試圖復制境外企業的模式。推出一些定制化的產品,但,后者多只是學到了外表,而無法學到內在,究其緣由,是并沒有找到適合本土客戶自身發展壯大的‘秘訣’。“
賦能者——打造計算力軟硬件基礎平臺、產品、解決方案
“產業落地,商業賦能,天數智芯的模式是一種新探索。”
在瞄準以AI為代表的高性能計算最大公約數市場的前提下,天數智芯的創業團隊結合自身優勢,聚焦打造高端、云端計算芯片和計算基礎軟件,立志解決AI時代最核心的計算力問題的同時,側重場景和技術創新,一是利用技術深度挖掘用戶需求并轉化為商機。另一方面,包括業態模式的創新也包含產品的創新。
“切入AI芯片領域的算法和系統公司逐漸增多,僅僅通過算法來實現商業變現會有瓶頸。如果將各自的AI核心算法芯片化、的確提升了原有性能。然而, AI計算正處于爆發增長期,軟件算法快速、方便的變化,而芯片的研發周期較長,按照當前算法需求定義芯片需求,無異于賭博。天數智芯的AI計算芯片之所以追求通用、標準、高性能,便是要擺脫對算法的依賴,不僅僅對現有AI計算提供強勁支撐,而且要對各種高性能計算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該計算體系,著眼的是以AI計算為代表的高性能計算最大公約數市場!目前國內在我們同一賽道上的,鳳毛麟角。”李云鵬認真的說。
“同時,我們離場景很近,對場景真實需求有深刻了解,強大的軟硬件一體化產品能力,市場營銷渠道能力以及充足的資本儲備是我們的優勢,但這些并不能讓天數智芯永遠處在一個相對強勢的地位,無論是攜手合作、或直接競爭,都有著產業格局的不確定性,而我們能確定的是,始終如一的開放態度與共贏情懷。”
天數智芯沿襲了創始團隊在打造面向企業的軟硬件產品和云服務的基因,貼近用戶和行業發展實際需求。在自有軟硬件平臺基礎上,公司面向高端制造、軌道交通、教育等行業,為客戶提供面向云計算的智能數據平臺方案SkyACC、軟硬件一體機產品SkyAXE,和應用服務(SkyFront,SkyDatalab)。這種以市場為導向,為企業級客戶提供標準、完整的系統產品棧之方式讓天數智芯能夠有效借助技術推力與市場拉力。這種新的發展模式讓天數智芯成為中國唯一、全球極少數的云端AI計算軟硬件平臺系統的創業企業。
成立不到四年的時間,今天的天數智芯已在南京、上海、硅谷、北京設有研發中心。在數個行業領域獲得了客戶的認可。客戶中既有對團隊和技術充分認可的海外客戶,也不乏諸如中國中車、國電集團、武漢同濟醫院、南京總醫院等各行業標桿企業。這大概是作為一家身處風口賽道的紅海創業公司,天數智芯深受資本青睞的原因。
長期主義的天數智芯
“中國集成電路走到今天也就相當于抗日戰爭才勝利,解放戰爭初期,這場戰爭恐怕不是三年就能打贏,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久。”
盡管芯片行業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慢回報的行業,存在技術、人才、經驗和資金的綜合壁壘,但仍不能阻擋AI公司的熱情投入。
中國芯片業什么時候算是強國?有人給出了標準:“如果中國有一家公司市值超過1000億美金,收入至少超過300億美金,有3到5家超過100億美金,中國集成電路肯定在全世界是三分天下有其一。“金從何來?是每一家從業公司的靈魂拷問。僅有芯是遠遠不夠的,從人到芯到金,產業融合、行業落地這條路徑,天數智芯深諳其道,從未偏移。
與傳統芯片廠商不同,AI公司發布芯片并非純粹賣芯片硬件,而是將自己的算法和軟硬件結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向外出售。“只有能找對問題,找對場景,用對算法,解決算力,并為此定制芯片,才有可能做到極致性價比。”
這樣精準完美的解決方案,誕生于天數智芯世界級豪華技術團隊和市場團隊的持續努力之下,李云鵬介紹說:“天數智芯技術團隊主要來自世界知名芯片公司 AMD、NVIDIA的GPU部門和企業軟件翹楚Oracle,Fujitsu。完整的芯片設計團隊在芯片設計領域積累了近三十年經驗,是一支國內最優秀、最完善的高端芯片設計隊伍。團隊深入洞察以AI為代表的高性能計算之本質和高端處理器發展歷史規律,創造性的發揮超大規模并行計算架構優勢,致力于研發自主可控、國際一流的通用、標準、高性能云端通用計算芯片GP-GPU,從芯片端解決計算力問題。與此同時,基礎軟件團隊充分發揮在系統軟件和計算中間件領域的多年積累,創造性的提出了新一代數據處理軟件技術Soft Silicon。一直以來,天數智芯持續迭代并推出通用、標準、高性能計算基礎平臺軟件SkyDiscovery產品,敏捷的應對AI發展帶來的計算力新需求。其實現巧妙地利用了已有應用開發者生態,并為底層芯片設計研發帶來及時反饋。“
在對自研AI芯片的期待和探索路上,既練內功又練外功;既要加強可持續性,持之以恒的創新、深入挖掘并滿足客戶需求,又要利用技術手段創造性的解決商業問題才是本土芯片企業保持自身特色、異軍突起的最佳姿勢。究竟如何才能走得更遠?依然值得業內探討。
10月中旬,天數智芯將要發布更“接地氣”的新品,面對正在發生的、和即將要發生的,天數智芯未來將實現從邊緣到云端的完整布局,期待能夠帶來更多AI場景落地,給產業更多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