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勝街道抓早動快深入推進主題教育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長勝街道黨工委抓早動快,緊緊圍繞“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學做結合,查改貫通,力促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為民服務解難題、鄉村振興促發展的生動實踐。
思想領航,“糧草”先行筑牢主題教育“思想底盤”
按要求及時將《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等學習書目265冊、主題教育學習筆記本154本發放至黨員干部手中,確保主題教育“精神糧食”充足,深入引導黨員干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
發放主題教育應知應會測試問卷74份,通過隨機提問、閉卷測試等方式對黨員干部個人自學效果進行檢驗檢查,以強化督導促使學有所獲。測試合格率達90%。
“重”學習,領導帶頭以上率下推出實效
長勝街道黨工委積極構建“導學、講學、踐學、督學”四位一體的學習機制,確保學深悟透、融會貫通、真信篤行。
一是創新形式“講學”。邀請市委黨校教授為100余名黨員干部講授一堂專題黨課;利用“大喇叭”“小馬扎”“專場文藝演出”開展宣講10場,幫助普通黨員學懂弄通;利用支部群、微信群組織開展“每日一問”活動,真正做到學思踐悟。
二是聯系實際“踐學”。將理論學習與街道鄉村振興、環境整治、信訪維穩等重點工作結合,注重學做結合,推進工作落實,確保知行合一。
“深”調研,堅持上下聯動解難題
街道堅持問計于民、問效于民,通過村民居民代表大會、民情懇談會、共建單位聯誼會、入戶訪談、向游客征求意見等多種方式,扎實開展調研走訪,摸清實情、厘清需求,共收集民情民意49條。
街道充分發揮城市基層黨建優勢,主動對接各共建單位,聯合各職能部門實行“包案負責制”逐項抓好落實。一是聯系“殘疾人互助社”,拓展殘疾人輔助就業項目解決九竹社區殘疾人就業困難問題;二是對接大武口殘聯協調后配發了輪椅、雙拐、助行器等康復輔助器具9件,解決針對社區老年殘疾人出行困難問題;三是聯系物業公司解決沐春園門口小商販隨意擺攤,占道經營問題;四是經街道、社區、城管多方協調解決金駝社區砂石廠違規經營問題。
截至9月底,街道各級黨組織累計梳理、解決和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好事實事22件,為民服務解決難題取得初步成效。
“真”檢視,找準差距補短板
街道黨工委強化政治擔當,開展“三大三強”行動、實施“兩個帶頭人”工程,探索實施鄉村振興“五個一”(一支先鋒隊、一套經濟發展模式、一批項目支撐、一項文化傳承、一系列美麗家園建設)工作模式,深挖根源,找準癥結,為解基層民生實事、破鄉村發展難題把準方向、提供保障,確保主題教育整改落實環節有重點、有目標、有成果。
黨工委針對長勝村旱廁臟亂差,農田道路基礎設施較差,村莊巷道黑暗、道路不平夜晚出行不安全、幸福苑困難弱勢群體排污難等問題,拆除陳舊露天廁所80余所、安裝水沖式廁所90所,硬化1300米農田道路、安裝太陽能路120盞,新建日處理20立方米小型污水處理設施1臺。針對潮湖村群眾反映雅苑居民文化陣地面積小,雅苑三期無車棚、夜市擾民、廢舊市場道路繼續硬化等問題,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搭建了雅苑文化小廣場,對夜市擾民攤販進行勸退,硬化市場道路條400米,建立了200平米的車棚并投入使用。
“嚴”整改,高質量開展主題教育
街道黨工委堅持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對調研發現的問題、干部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檢視剖析出來的突出問題進行整治,自覺對表對標,及時校準偏差,逐件研判擬定對策。
龍泉村堅持農旅融合鄉村振興,通過“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因地制宜施行了土地流轉、合作社分紅、創業基地、農家樂、民宿、商業街等多種方式,帶動村民打造鄉村別暑、郭江老磨坊、聚香園面館等商戶35家,吸引龍泉山莊、正浩源公司、寧夏濟仁堂、柏楊天泰等外來投資公司15家,實現村民400余人就業,實現了藏富于民。通過成功舉辦鄉村文化旅游美食節、中國農民豐收節、對接旅游團體等舉措,極大提升了鄉村旅游的熱度和知名度,僅國慶7天就實現游客突破3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0余萬元,“賀蘭山下第一村”的品牌效應正逐步顯現。
長勝村立足壯大村集體經濟困境,結合規范化治理臟亂差的長勝煤炭市場,積極爭取資金100余萬元,經多次對接,德美斯公司配套再投入100余萬元,聯合成立綜合辦公室,共同建設停車住宿、洗車修理、餐飲服務等于一體化的物流園,預計長勝村今年收益增加20萬元,目前部分工程已經放線施工。
潮湖村堅持踐行兩山理論,連續四年開展植樹護綠主題教育活動,植樹7000余棵,打造“兩山理論實踐基地”。持續開展美麗家園建設,發動群眾積極學習響應黨中央精神,進行廁所革命拆除旱廁300余座,清理三堆整治臟巷道20余條,植樹6000余棵,參與人數近千人。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大兩個市場投入,改善市場營商環境,打造返鄉失地農民創業基地,實現村集體收入持續增長,帶動農民增收。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引導群眾以務工、創業等形式投入二三產業,對土地進行平整、規模化種植,改變土地種植結構,發展草畜業,實現農民土地收入和務工方面雙增收。
奔牛社區快速回購一廠職工樓房,創造了“征收速度”,按照前期國家政策,奔牛轄區有588戶一廠職工樓房有“三供一業”改造政策,通過現場實地走訪踏查,居民因改造資金達不到統一改造需求、居住地交通已經不便(距離市區遠)、供暖不合格等不同意改造的反映十分強烈,經逐級反映后,市區兩級領導高度重視、多方協調、爭取政策資金,經市區兩級政府共同努力、職能單位指導支持,半個月時間征收工作完成了586戶。
自學、領學、研學
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
常態化開展學習教育
力求學深悟透做實
無論我們走得多遠
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