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湖街道馬莊村: 牢記殷殷囑托 走好鄉村振興的“文化之路”

2019-10-17 18:01:28

“船在村里過,人在畫中游。”碧水環繞、鳥語花香、青磚小瓦頭墻,這里是潘安湖街道馬莊村新貌。近兩年來,潘安湖街道馬莊村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賈汪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黨建引領、文化立村、旅游富民”,奏響了鄉村振興新樂章。

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視察來到馬莊村,當時的殷殷囑托言猶在耳。

馬莊,正是用31年的文化堅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贏得了總書記的稱贊。

金秋十月,再次走進馬莊村,動人的樂曲從文化禮堂傳來。如今,馬莊農民樂團的排練、演出,已成為這里一道動人的文化風景。

僅2018年,樂團演出就近200場,新創作的《習總書記到馬莊》《牢記使命再出發》《香包情》等節目,用通俗的語言,將黨的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迅速傳達到基層。1988年,馬莊村成立蘇北首個農民銅管樂團,多年來,馬莊樂團“過江進京,漂洋過海”,文化馬莊成為鄉村振興的靚麗品牌。

潘安湖街道馬莊村原黨委書記 孟慶喜:那時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家都去抓經濟,好像我們搞的黨建引領、文化立村這塊,好像是不務正業。

不僅是農民樂團,總書記捧捧場的香包同樣“紅”遍全國。2018年,馬莊建設香包文化大院,帶動全區各地成立香包工作室,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香包制作中來,“小香包”變成富民“大產業”。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馬莊率先整合文化禮堂、村史館、神農文化廣場等19個文明實踐陣地,打造賈汪區首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百姓名嘴”講述新時代故事,弘揚新時代精神,真正實現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農民精神風貌和鄉村文明程度顯著提升。

近兩年來,馬莊村實施2.5公里的環村水系工程,打造水韻馬莊;投資3000萬元建設文創綜合體,為年輕人提供創新產業新平臺;投資1億元開工建設文化大集,打造集文化、商業、生活、娛樂、休閑于一體的民俗文創集市;鋪設柏油路面1.1萬平方米,栽種各類綠植2000余平方米,高標準新建公廁6座,為百姓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如今的馬莊,灰瓦白墻鱗次櫛比,古色古香的庭院,花園、石凳點綴其間,盡顯水韻馬莊新風光,村民幸福感滿滿。

徐維是土生土長的馬莊村民,十幾年前嫁到外地,看到家鄉的新變化,決定回家和妹妹一起干起了農家樂。

潘安湖街道馬莊村村民徐維:水韻河道改造的非常漂亮,然后我回到家鄉來工作,我對我的家鄉期待著。

潘安湖街道馬莊村原黨委書記孟慶喜:現在我們的馬莊是抬頭見鳥飛,低頭聞鳥鳴,船從村中過,人在畫里行。現在,我們確確實實的實現了我們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