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杰:核心素養時代美術教師的成長路徑

2019-11-04 17:27:11

作者系湖南美術出版社現代美術教育研究所副主任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出臺和教育部高中課程標準的頒布,意味著中國教育正式走進核心素養時代。核心素養的提出,是為了適應 21 世紀的時代背景, 也呼應國際教育發展的潮流。無疑,這是一個讓人心生期待的事情,但也充滿了未知的挑戰。學校教育改革要求圍繞核心素養實現轉型,對教師群體提出了多方面要求。歸結到一點,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核心素養,那么教師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和素質?在這場正在進行的課堂改革中,教師的能力提升將成為核心素養時代課堂轉型的重要保障之一。

既要低頭走路,也要抬頭看天

現實中有的教師,尤其是有多年美術教學經驗的教師,可能存在一種慣性思維和惰性心理。教學多年已經輕車熟路,要用核心素養理念去改變,談何容易?作為一個非主科的中小學美術教師,耕好自己的一畝幾分地,帶好美術考前班確保每年有收成就行。過去那套辦法還管用嗎?核心素養時代的美術教學,允許存在“真空地帶”嗎?非也。

時代列車滾滾前行,教育理念發展更新,沒有所謂的真空地帶,只有積極融入時代發展才不會被拋棄。對美術教師的要求,以往對美術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儲備較為看重,比如“要給學生一碗水,需要教師有一桶水”等等。但核心素養時代,要求已然發生改變,要從知識本位轉向素養本位、能力本位。課堂教學目標亦需要重構,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傳達已不是最重要的目的,而有效問題的設置, 以及在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的“鋪路搭橋”的作用可能更為重要。課堂教學要盡可能地生活化、現實化,讓學生面對復雜的情境,針對現實問題情境展開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出問題解決能力、創新思維與合作能力。這對美術教師而言,也是全新的挑戰。怎么辦?要適應新常態,就要加強學習。當下建議教師們要通讀《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 年版)》及其解析,最好可放在身邊備查,對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五大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邏輯關聯、它們與三維目標的關系等相關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教師既要低頭走路,也要抬頭看天,這個“天”,就是時代的新要求,也是教育的指向標。只有熟悉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把握基本方向,搞好美術課堂教學。

既要做好眼前事,也要謀劃未來局

教師的眼前事是教書與育人,長遠來看,也要能成就自己。教師專業成長中有一項基本的要求叫教學反思。學者申繼亮教授認為,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教師為了成功實現教學目標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活動以及支持這些教學活動的觀念、假設,進行積極、持續、周密、深入、自我調節性的思考。在教師專業化主題中,教師要從“技術熟練者”轉向為“反思性實踐家”。有一個小故事,說的是有一次一個下士問拿破侖,自己跟他南征北戰多年為什么一直是一個下士,而有些人幾年時間就成了將軍?拿破侖說,人要學會思考,否則就跟騾子沒有區別。每天重復工作,永遠是一頭騾子。這個故事用在這里不一定合適,但卻揭示了一個道理:沒有思考就沒有成長。

對美術教師來說,在實踐中要“既聽且思”。聽什么?多聽專家的理論解析,多觀摩優秀教師的示范課。思什么?經常批判性地思考問題,培養洞察學習的可能性;反觀教學中的問題,根據情境作出選擇與判斷。更為重要的是,要帶著一種研究的態度去審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比如課例研究。教師課例研究研究什么?就是研究自己。課例研究重心是學會反思,教師通過參與課例研究進行溝通、互動。甚至還可以把課例研究、思考進行整理,申報各級各類課題。當前我國教師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一些研究生也充實到中小學教師隊伍中來。當然,研究是沒有學歷門檻的。對教學實踐反思、對理論問題的一次質疑,就是研究的開始。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學,對教學本身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也為教育合作創造了條件。教學反思是連接“現在的你”和“未來更好的自己”之間一座成長的橋梁。

融入學習共同體,與時代同行

核心素養時代,對教師發展要求更高。為什么這么說呢?這是一個倒逼原理。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未來很多工作都會被人工智能承擔。并且,在知識存儲上,人類個體遠不及人工智能。在這樣一個時代,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只有具備在復雜的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必備品格,才能應對各種突發情況。這是對今天學生即未來公民的要求。對教師而言,更應與時俱進,培養人類面對現實環境的思考力、創造力顯得比較迫切。過去認為,美術教師只要“有兩把刷子”、專業能力過硬就行的觀念,顯然早就不合時宜了。美術教師要走出個人創作世界,走向核心素養下教師成長的學習共同體,才能與時代同行。一是積極參加課程新理念培訓、教材培訓與校本研修。教師借助校本研修,特別是課例研究, 彼此展開教學反思與評論,交流、分享各自實踐經驗,這是教師成長的基本路徑。二是積極融入當地教研常規活動。三是利用“互聯網+”思維,融入移動互聯網社群學習。互聯網社群學習是一種新的趨勢,它跨越了地域與時間的局限,給每一個愿意學習的人,打開了同樣的學習通道。在學習共同體中,每一名教師都在學習溝通中獲得自我能力的提升,不斷成長。

教育的本質在于喚醒靈魂。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卡爾·西奧多·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曾說過:“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來搖動另一顆樹,用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 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核心素養時代的美術教育,給了教師更多的發揮空間,教師應激發學生的探究、求知欲望,點燃他們智慧的火把。核心素養時代美術教師的成長路徑,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筆者不揣谫陋,希望拋磚引玉引發方家的更多思考

《中國美術報》第118期 美育·藝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