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與追求。這種追求,不斷折射出城市的內涵與氣質,成為城市向上發展的不竭動力。威海市環翠區緊盯建設“精致城市·幸福威海”首善之區目標,強化以人為本理念,高標準提升城市內涵,不斷提升中心城區集聚力、承載力、輻射力和帶動力,在精致城市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如今,行走在環翠,“精致”元素閃現在城市每個角落,成為這座城市一張更靚麗的名片。精致城市的打造,在提升人們福祉和幸福感的同時,推動著全區在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闊步向前。
精致生態,山美水美賽江南
建設精致城市,離不開生態環境“高顏值”的支撐。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關系城市永續發展的大計。
好風景、好生態既是生產力,也是凝聚力,更是競爭力。環翠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開展扮綠行動,打造綠色產業,勾畫出海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畫中的美麗畫卷。“綠色動能”正跳動起前所未見的強大脈搏,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首善之區建設提供不竭動力。
華夏集團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印在腦子里、落實在行動上。為推動“兩山論”更好地落實落地,華夏城景區產業提升項目啟動,重點包括生態修復、生態文明基地、威海民俗文化館、膠東民俗文化主題街區、動物部落、精品度假酒店、世外桃源、華夏閱海樓、景區基礎配套等9大項目。這一浩大工程的建成,將為全市打造出一處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工程,引領全國礦山修復、山體綠化、文旅產業發展,成為轄區又一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從龍山之殤到青山之美,通過生態修復,華夏集團把礦坑廢墟變成綠水青山,又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成為威海生態文明建設最閃亮的城市名片。
鳥鳴林間、花爍枝頭,微風中精致的望島河游園風景旖旎,猶如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今年5月這里打造完工,河兩岸的綠化景觀整治各具特色。河北岸以草坪為主,點綴花灌木和造型松,打造一個視線通透、美麗生態的河岸景觀。河南岸則將原有的大型建筑棄土點建成一個集休閑娛樂、游賞散步、健身鍛煉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生態游園,游園自西向東分為入口景觀區、活力悅動區、休閑健身區三個功能分區。入口景觀區建設樹陣景觀道、杉林步道等;活力悅動區建設樹洞廣場、兒童沙坑、秋千樂園以及攀爬網等兒童游樂設施;休閑健身區建設花瓣廊架、文娛廣場,安裝各類健身器材。游園的建設為望島周邊居民提供一個良好的休閑、健身場所,提升周邊居民的幸福指數。
望島河游園將自然生態、人文景觀、蓄水防洪等多功能有機融合,是集日常休閑、文化娛樂、生態體驗為一體的景觀廊道。游園的建設將把威海公園和仙姑頂景點連成一線,形成威海重要的景觀旅游觀光帶,同時可以為望島周邊居民提供一個良好的休閑、健身的場所,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數。
唯有精致,才更美麗;唯有精致,才更宜居。環翠區小游園的建設也是精致城市中為生態環境添彩的亮麗一筆。2017年開始,環翠區積極響應市級號召,將游園工程列入為民實事項目,加大了游園建設力度。2017年,新建、改建游園共17處,包括戚家莊休閑公園、羊亭河公園提升工程、溫泉鎮文化廣場提升工程等游園建設。2018年,新建或改造游園共14處,包括頤樂園、海峰河游園,南山園、景湖公園等游園建設。2019年,新建及改造游園38處,包括望島河游園、悅舞園、悅動園、黃山社區心憶園等游園建設。經統計,到2019年底,全區已建成游園將達到126處;2020年還將新建口袋游園20處,對原有20處老游園進行提升改造,屆時將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閑娛樂場所,使社區游園分布體系更加均衡和完善。
精致社區,社區美了居民樂了
城市的精致、市民的幸福,唯有細節見真功。一直以來,環翠區注重從細節入手,從實事做起,拿起城市管理的“繡花針”,繡出一處處精美的“微建設”。
社區是城市最微小的細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精致社區的建設,最能體現出精致城市的建設成就,最能反映精致城市的建設內涵。而環翠區也一直在精致社區的打造上凝心聚力。一年以來,環翠區的精致社區發展走上了快車道,社區環境越來越密,居民生活越來越便利,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社區變美了,居民心里樂了。
走進環翠區環翠樓街道東北村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映入眼簾的是開放式讀書區、休閑式茶吧、智慧社區體驗區以及社區記憶館,處處體現著人性化的服務。
2018年,東北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以歷史傳承和科技文化為主線全面升級改造,室內活動場所面積達2300㎡,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綜合性的社區配套服務場所,滿足了不同群眾的需求。東北村社區黨總支以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為重點,全面推廣“五聯共建”社區黨建治理模式,探索“五社聯動”服務模式,構建開放、集約、共享的公益服務活動體系,以“黨建引領紅色物業”模式,助力精致社區建設,達到共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竹島街道翠竹社區也在打造精致社區,提升居民幸福感上下了狠功夫。在全市首創了“辦公最小化、服務最大化”的“去行政化”社區營造機制,打破傳統柜臺辦事模式,把一站式辦公服務大廳變成了“居民會客廳”,引導新老居民主動參與社區治理,找到“家”的感覺。
翠竹社區推動民事民提、民事民定、民事民辦。以社區居民為主力,先后成立了志愿者服務隊、樂哈哈合唱團、莫愁聯盟、義務巡邏等12支社會組織,開展衛生清理、為老助殘、矛盾調解等各類志愿服務,參與居民1000多人次,結對幫扶特殊困難家庭30多家。義務巡邏隊實現了2000天不間斷巡邏,“莫愁聯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400余起,解答法律咨詢1200余次……“志愿翠竹”“文明翠竹”已成為社區的特色品牌。
面對居民的不同利益訴求,該社區還積極探索開展社區協商會、議事會、聯席會、懇談會、聽證會等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社區協商實踐,吸納了200多名社區內威望較高的老黨員、老干部、群眾代表,律師、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參加,提高協商議事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打造精致社區,不僅要滿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更要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翠竹社區凝聚發展共識,實現居民、股份經濟合作社、企業、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多方力量的共建共治共享。”翠竹社區黨總支書記韓艷艷說。
為打造精致社區,環翠區優化提升社區綜合服務,注重把工作向城市治理“末梢”延伸,使社區真正成為精準了解反饋群眾需求、精準投放服務資源、精準推動治理落地的基本單元。廣泛開展紅色物業創建工作,制定下發物業服務質量星級管理辦法,不斷提高社區服務水平。建立以鎮街、村居黨員干部為主體,各相關部門一線聯動的“街長制”管理工作機制。善于用好新興領域治理資源,堅持把黨建做進去、把資源帶出來,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公益服務品牌創建等方式,大力推進新興領域黨建,形成了威海創新園、國際新材料產業園、油畫小鎮藝術園區和張村工業園區“四個園區”黨委和環翠樓商圈、威高民俗邨、竹島金融商圈、威勝大廈“四個商圈”黨委,同步建立了一大批餐飲協會、個私協、民辦醫療等行業性黨組織,形成了“區域黨組織兜底、行業黨組織統抓”的組織體系。
精致營商環境,城市發展提內涵
精致城市建設是立體的、多元的。打造精致城市,既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現實需要,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
以“精致”為方向,環翠區堅持高標準、高要求,重點推進科技創新領域改革,優化創新創業生態鏈,優化營商環境,為精致城市發展助力,釋放城市發展新動能。
在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及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水處理膜產業作為新材料應用產業的重要分支,備受關注。預計到2020年,膜產業的市場空間將超過5000億元,水處理分離膜市場空間也將超過1600億,市場空間廣闊。
在此背景下,威海市搶抓機遇,在2018年威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創新產業園區建設,規劃布局中歐水處理及膜技術創新產業園。并將其列入市級發展規劃。環翠區便將中歐水處理及膜技術創新產業園建設納入“攻堅突破”重點推進事項,出臺推進方案,成立領導小組,全力支持水處理及膜技術創新產業發展。
據悉,中歐水處理及膜技術創新產業園總投資5.5億元,總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園區規劃定位為世界一流的水處理及膜技術創新創業中心,集研發、孵化、生產、展示、交易、投資于一體的國際化、專業化新型產業園區和國際水處理及膜技術產業研發、轉化、生產、配套基地。旨在打造中國高端膜產業與技術創新基地、世界一流的膜高技術產業集群,建成創新能力突出、輻射帶動能力強的世界級水處理及膜技術應用產業基地。
打造專業研究院,集聚科研資源。園區依托中國膜工業協會、歐洲膜學會、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科研資源,打造中歐膜技術研究院,聘請歐洲膜學會榮譽主席恩瑞克·德利奧里教授擔任榮譽院長,集聚了意大利膜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工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浙江大學等10余家科研機構研發力量,重點開展性能膜材料開發、新型膜組件設計、耦合膜過程開發與設計、高端分離膜裝備的開發等4個方向、10余項研究,加快膜技術產品研發和成果應用。
目前,研究院已申請專利32項,與捷克Mega集團開展的“高性能雙極電滲析膜的研發及產業化聯合研究”項目入選山東省國際科研合作備選項目。
為優化營商環境,環翠區聚集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深入開展“三聯三服”活動,推出了“全程代辦”服務;堅持圍繞膜產業發展謀篇布局,強化政策供給,制定了《關于加快建設中歐水處理及膜技術創新產業園的推進方案》等12項扶持政策。園區內新建人才公寓66套,配備餐廳、咖啡廳、健身房、網球場等公共服務,周邊建設了愛山實驗學校、里口山醫院、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等工程,構建了涵蓋住房、醫療、教育、休閑等多方面的綜合服務體系,讓人才扎根環翠,生活無憂。
主動出擊,精準雙招雙引。環翠區組建膜產業“雙招雙引”工作專班,對膜行業龍頭企業進行全面摸排,建立企業和人才資源數據庫,將150家企業和55名海內外人才納入其中,主動登門拜訪,有針對性開展招商,廣納項目、人才。截止目前,園區已入住美國AMI序列企業山東鼎智瑞新材料、高新技術企業格潤環保、美水澤元、德實環保等企業13家,總投資9000萬元,預計年產值過億元。
在風景如畫的環翠區,用一條前景廣闊的膜產業鏈條,塑造一個蔚藍的創業之夢。我們也看到,在這個冬天,中歐水處理及膜技術創新產業園正揚帆起航,駛向最廣闊的海洋。
精致文化,涵養文脈優雅生長
精致城市不僅要有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的“身”,也要有文化積淀的“心”。環翠區以“精致城市”建設為突破口,不斷挖掘城市人文內涵,豐富威海人的文化生活,讓文化氣質成為城市的獨特魅力。
環翠區中國油畫小鎮的建設,將城市文化氣質與環境特色相交融,打造出一處文藝氣息濃厚的“網紅”圣地。以“培育引進藝術家、扶持鼓勵企業家、走進尋常百姓家”為基本原則,通過強化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以學術引領和產業集聚為途徑,打造區域文化藝術品牌。作為市級重點建設工程項目之一的油畫小鎮,從2017年開建至今,基礎規劃建設已基本完成。益海路藝術核心區、半月灣創作休閑區、北海油畫產業區、31.5公里的環海路……圍繞文化“特而濃”的思路,中國油畫小鎮與精致城市建設深度融合,致力于做大、做強、做優文化產業,真正做到藝術要素富集、產業特色鮮明、文化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
環翠區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上舍得投入。建成國家二級文化館1個,建有圖書館、美術館各1個。投資6.4億元,正在建設建筑面積達24萬平方米的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分檔案中心與文化中心兩組單體建筑,圖書館、文化館將按照國家一級館的標準建設,對公眾免費開放。鎮街建有綜合文化站8個,其中有6個達到國家一級文化站標準。利用老洋房、老建筑建設市級公益文化空間3處、區級公益文化空間8處,有效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在村居,對166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面提檔升級,并按照“六個一”的標準建設儒學講堂,覆蓋率達到100%。
2017年以來,環翠區從建好、管好、用好3個層面入手,全力推進城市書房建設,全區共建有11處城市書房,實現了城市書房全域化,打造了覆蓋城區的“15分鐘閱讀文化圈”。區圖書館為每個城市書房配備8000—15000冊圖書,負責圖書的上架、調配及管理人員業務培訓等工作,各鎮街采取購買社會化服務等模式進行運營,確保各城市書房按時按需對外開放。
環翠區不斷加強區域品牌文化活動建設。作為全國唯一一個被中國音樂家協會授予的“全國歌詠之鄉”,自2018年起將不間斷舉辦了45年的5·23歌詠會升級為國際合唱藝術周,邀請了來自俄羅斯、新加坡、韓國、白俄羅斯、丹麥、愛沙尼亞等國內外優秀合唱團隊參與,增添更多文化魅力、更多國際元素,叫響了環翠區“歌詠之鄉”的名號。連續29年舉辦廣場納涼晚會,以幸福門廣場為主會場,以各鎮街文化廣場為分會場,每年舉辦納涼晚會百余場次。將環翠區文藝小分隊進基層送演出活動列入為民實事,全年演出70場,目前已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