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贏云原生,時速云攜手合作伙伴賦能數字經濟

2019-11-29 11:14:17

11月22日,"時速云新品發布暨合作伙伴大會"在北京完美落幕。大會設置了圓桌論壇環節,由甲子光年CEO 張一甲主持、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研究院主任劉迪 、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馬黎、金山云副總裁喻珺、上海藍燈數據董事長周強、時速云CEO黃啟功受邀參加。

論壇嘉賓分別就云原生對企業IT架構和數字經濟的影響、在云原生實踐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解決辦法以及云原生未來的發展趨勢等問題發表了看法,暢談云原生在企業的應用場景,深度探討了如何以云原生之道賦能數字經濟。

以下是本次圓桌論壇的分享實錄(略有精簡):

張一甲:非常開心跟大家相聚在這樣一個論壇上,我們身處科技行業每年都會面對很多新的名詞,工業制造也好,產業數字化也好,數字中臺,云原生等等,有時候會覺得應接不暇,我希望今天能用這場圓桌給大家做做減法,看看本質。首先請每位嘉賓做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并回答一個問題:

在云原生生態中你的角色是什么?

劉迪:大家好,我叫劉迪,來自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研究院,我們的主要職責是承建國網公司的信息化項目,我們想將云原生的相關技術運用到我們研發的過程中,提升研發的效率,提高研發的質量。

馬黎:大家好,我叫馬黎,來自于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我覺得我代表的應該是傳統經營行業云原生技術的推動者。

喻珺:大家好,我來自于金山云,金山云是在金山軟件下面的一個獨立的云公司,我們也是剛剛晉升為全球十大IaaS廠商之一。因為我們是一個云計算服務公司,我們當然是云原生的踐行者,隨著互聯網產業進入下半場,我們更多的是把云原生的技術在垂直領域加以深化,現在也在做輸出,我本人也擔任金山云政企市場解決方案的負責人。

周強:大家好,我是來自上海藍燈數據的周強,藍燈數據主要是定位于基于云原生的技術應用專家。事實上我們跟時速云在幾年前就開始合作,在我們自己的項目里,我們主要是面對數據智能應用,主要面向的是中國的一些政府、政法行業還有金融和大企業。我們原來是做數據應用的,后來找到了時速云做我們的底座,開始了我們云原生之旅。在過去兩年里我們踩了很多坑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兩三年前,我們出去跟別人講云原生的時候沒人懂,今年開始已經被越來越多的IT從業者所接受,我們也感到非常的欣慰。

黃啟功:大家好,我是時速云的CEO黃啟功,我就不多介紹了,非常感謝四位嘉賓來參加我們時速云的圓桌論壇。

張一甲:我們今天已經聽了這么多嘉賓講云原生這個概念,現在請每個人口述一下云原生的定義,然后再給我一把尺子說什么樣的云原生是好的,什么樣是不好的。

如何定義云原生?

黃啟功:云原生是指專門為在云平臺部署和運行而設計的應用和架構。云原生包含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它要求云原生應用滿足可用性和伸縮性,具備自動化部署和管理的能力,可隨處運行,并且能夠通過持續集成、持續交付工具提升研發、測試與發布的效率。云原生的代表技術包括容器、微服務、DevOps、服務網格等等。

周強:這兩個問題都是有挑戰的,我先講下智能手機的開始時代,智能手機開始的時候,把windows3.0裝到手機里面就是智能手機,直到蘋果手機出來把APP裝載手機里面的時候,我們才知道智能手機應該是這樣子。云原生是什么?云原生它首先不是把原來的軟件裝到了云里就是云原生的應用了,它應該是像APP一樣跑在手機里面的應用,像APP的應用跑到云應用里面才是云原生的應用。公司有多少應用跑在了容器里面,或者跑在云原生里面,這是它最核心的衡量指標,而不是簡單的遷移了多少傳統的應用放在了云里。

喻珺:今天的主題叫做共贏云原生,賦能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現在是一個很火的話題,如果說到云原生之于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可能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而云計算是我們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那么云原生就是云計算的核心引擎,這是我的理解。

喻珺:剛剛說微服務,容器,敏捷交付,持續集成能夠實現快速的技術化轉型。評判云原生的標準是要看它能不能給一個企業帶來本質上的變化,除了技術體系還有相應實施的工程方法論,還有整個公司的云原生的文化。

馬黎:在我們金融企業里面,大部分采用的是傳統架構,他們在系統開發過程中關注的只有一點,業務的功能實現,而云原生關注的是實現功能。如果讓我來判斷兩個企業誰的云原生更厲害,我覺得應該看在一個非常緊急的需求到來的時候,一個非常緊要的任務來的時候,企業的應用加劇的情況下,這個企業的數據架構能不能很快的支撐業務的快速響應。

劉迪:從技術的角度定義我非常贊同黃總的定義,從客戶的角度講,我們的理解可能有些狹隘,我們關注的云原生是容器化、微服務化、和DevOps,這是我們關注的。

云原生實踐過程中的機遇和挑戰

張一甲:目前在你們所處的公司在布局云原生這塊道路上,如果有一天失敗了,最大的可能是什么,這背后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周強:我們在云原生的生態環境里面我們是在上面做應用的,如果我們在云原生的布局失敗了,也就是我們做的應用失敗了,沒有達到客戶想要的效果。我們過去碰到的最大的挑戰是,客戶說就是要做傳統應用遷移,但實際上云原生的應用并不是一次簡單的顛覆或者是重生,有些傳統的應用天生可能在后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5G技術的出來,越來越多的是邊緣應用,企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如果我們失敗了可能就是一種錯誤的定位,把本來應該留在企業后臺的應用,搬到前臺去,把企業應該在邊緣外面的應用,或者跑在邊緣端的應用沒有做很好的開發,這可能是一種失敗。

喻珺:我們是一家云計算服務公司,我們除了自己要運營公有云以外,隨著互聯網下半場的到來,我們還要把云原生的這種能力輸出到各個垂直行業,在數字經濟時代,云原生就是一大技術趨勢和特征,我們整個未來的數字化轉型,其實就是圍繞著云原生,從IT的層面是圍繞著云原生這樣的技術體系來進行的。現在國家提倡數字經濟,它背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其實是自主創新,它會成為一個國家戰略。那對于我們這樣的一個云計算公司,我們其實輸不起,對我們來說這就是我們全部的看家本領和未來十年在市場上一定要爭取到的賽道,而且這個賽道目前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行業,金融、能源、醫療,在整個垂直行業開始做這樣的應用,最重要的是以前這樣的賽道都是傳統的IOE的天下。云原生雖然敏捷,高效,但是若它真正進入商業化環境,你會發現它很多服務體系還不完善,對于我們這樣的云公司,一方面是技術要強,另一方面你要構建非常好的服務體系,這樣才能真正服務市場。所以,如果我們在云原生失敗了,我們可能就會被落在后面,就搭不上這個變道超車的偉大機遇。

馬黎:喻珺總代表的應該是我們整個國內產業鏈、整個國內技術團隊所共同表達的志向,金融行業已經面臨了巨大的互聯網的沖擊,傳統的金融行業如果不在云原生這個時代中更進一步,實現自己的脫胎換骨,真的會有非常大的危機。

云原生,是我們實現自我革新很重要的一點,不光是技術方面,更多的是整個金融企業的組織架構、整個理念,這個變革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跟時速云深入合作也是在進行自我改造。這種改造有兩個難點,一是新的理念,怎么讓高層或者管理層理解,這是很難的。第二個就是自我的理念很好,自我的革命很難。自我的信息化的團隊他們在傳統架構下,已經運行很長時間了,它怎么去接受新的技術,用現在的架構去改革其實挺難的,而這些在我們資產端行業里面更明顯,因為我們比較依賴于外部的供應商,內部的自我革新的難度也比較大,所以云原生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機遇,抓不住可能就會在這個競爭中被別人撂倒。

劉迪:其實在我們這樣的企業里并不存在云原生布局的概念,我們引入所有的技術都是為了滿足我的業務發展和管理變革需求,只不過恰好云原生的一些技術,滿足我們的要求被我們引入進來了。對于如何評價一個企業是否云原生,我引申一下,對于我們公司來講最大的要求就是自主可控,規劃重生。我們在選擇云原生團隊、評價它好壞的時候,一是對我們現有企業兼容性的考慮,另外一個要看它對我們技術輸出和技術服務以及讓我消化吸收的能力,或者它的技術上有沒有設置什么樣的壁壘,這對我們來講是很重要的。

我們整個IT的改造如果失敗的話,責任人就是在我們,就是我們對技術的吸收消化有問題,或者對業務的理解有問題。

張一甲:黃總,前面很多嘉賓分享完了之后我們看到一個很明顯的關鍵詞就是生態合作,時速云作為一家專注于云原生技術的公司,未來還會采取哪些措施與合作伙伴共贏?

黃啟功:我非常贊同喻珺總的觀點,我們也輸不起,也確實不能輸。通過技術來引導市場,包括從最早的容器到DevOps到現在的云原生,我們把這些技術跟客戶的需求結合去落地。

黃啟功:對于未來如何賦能我們的客戶和合作伙伴,我們主要從三點出發,第一點是建立一個適合我們的合作伙伴體系,我們已經梳理好了整個渠道的支持計劃,會從技術、市場等方面全方位賦能合作伙伴。第二點就是我們會聯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能夠與云原生技術相集成的聯合解決方案,比如面向金融的,或者面向大企業的聯合解決方案。第三點就是生態,我們會把自己的技術能力,或者對市場前期的一些理解,跟我們的客戶和合作伙伴做一些結合,這次的大會我們邀請了我們的一些客戶和合作伙伴一起過來,大家彼此交流一下對云原生發展趨勢的一些看法、理念,能夠更好的做出未來的產品規劃。

擁抱云原生,賦能數字經濟

張一甲:最后一個問題,請大家談談未來三年關于云原生的戰略規劃?

黃啟功:我們希望用3到5年的時間去落地我們的云原生技術,在賦能數字經濟這個背景下,跟客戶的一線業務能夠實現很好的融合,包括我們整個產品體系的規劃,以及我們的服務交付體系,我們希望能夠與客戶、合作伙伴實現共贏。

周強:面對云原生的發展趨勢,藍燈數據未來3到5年的戰略也是非常清晰的,就是面向云原生的最前沿科技,面向中國的經濟主戰場,幫助中國的各類大甲方們做云原生的再生和重生。

喻珺:對我們來說,未來的3到5年圍繞著整個自主創新的全產業鏈,我們的戰略一個是深化云原生的平臺和服務,然后生態協同,生態協同其實包括與技術軟件,集成商,安全,行業應用的生態協同。另外一個是我們要服務好頭部客戶,我們認為未來十年一定是云原生的十年,這樣的時代我們需要從商業化、全產業鏈協同的角度去考慮云計算公司在這里面所扮演的角色。

馬黎:就我們企業而言,我們希望借助云原生技術來深度實現企業的數字化進程,實現企業IT組織的脫胎換骨。

劉迪:未來我們會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心態,擁抱云原生的技術,解決我們實際的IT和業務的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