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考古人員在大上清宮遺址進行考古挖掘)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盤點發現,從1990年至今,江西作為文物大省,先后已有8項考古研究成果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而這一次鷹潭大上清宮遺址獲列終評,無疑有助于這座揚名海內外的道教勝地重現往日輝煌。
考古領隊口述:
一塊石碑揭開道教祖庭面紗
2014年6月,位于龍虎山景區上清林場的建筑工地內發現了大片建筑遺跡,隱約可見黃綠色的琉璃建筑構件,還出土了一塊刻著“重修上清宮”“大清嘉慶十五年”等字樣的石碑。
“這塊石碑發現意義重大。它證明了大上清宮遺址的存在。”大上清宮遺址考古領隊胡勝介紹說,發現這塊銘刻有皇家重修大上清宮銘文的石碑后,當地博物館立即向上級單位匯報,國家文物局批準挖掘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地方于當年8月正式對遺址進行系統的考古發掘。
(江西考古人員在大上清宮遺址進行考古挖掘)
“原先地面水平線比現在要高至少10米。”胡勝介紹說,考古隊歷時4年對大上清宮遺址進行了系統性發掘,摸清了大上清宮宮觀建筑的主體結構、布局規律以及周圍附屬建筑的空間配置關系;同時對周邊地區30平方公里范圍展開調查,發現宋元至明清時期遺存29處。
“這些遺存基本反映出唐宋之后以大上清宮為中心的道教文化分布狀況、影響范圍等狀況,描繪出龍虎山地區道教活動以大上清宮為核心,向四周擴散的過程。”胡勝認為,這證明了大上清宮強大的道教文化影響力。
大上清宮遺址是我國道教文化發源地的
第一次祖庭遺址發掘
“目前,考古工作已展現了大上清宮完整的明代建筑遺址,并發掘到了部分宋元建筑遺存;為研究和認知其發展演變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見證。遺址的考古發掘系統、科學,遺存保護良好,是我國宗教遺址考古發掘的重大成果。”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呂舟認為,大上清宮是我國道教最重要的宮觀建筑群,在道教發展歷史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江西考古人員在大上清宮遺址進行考古挖掘)
大上清宮遺址意義不僅于此。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信立祥用兩個“首次”總結大上清宮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大上清宮遺址”是我國道教考古大規模發掘的第一次,也是道教文化發源地的第一次祖庭遺址發掘。信立祥說,在過去,我國宗教領域的考古發現多為佛教的石窟、壁畫,作為本土宗教的道教遺址被發現、發掘得較少。“大上清宮遺址考古發掘是中國宗教考古特別是道教考古的重大突破”。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對大上清宮遺址的印象除了“壯觀”還有“完整”。王巍認為,遺址揭露的時代序列比較完整,與文獻記載高度吻合;“這是中國古代宗教史上的重大發現,對研究道教歷史、古代建筑史、中國古代宮室制度具有重大意義。”
(大上清宮遺址全景圖)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總建筑師崔光海則認為,大上清宮是江西地區為數不多的北方官式建筑之一,是北京宮廷與地方宗教團體互動的具體實物;代表了正一道天師與皇帝的密切交集,且遺址所蘊含的各方信息不可估量,是研究朝廷與地方關系、政治與宗教關系、官式建筑與地方做法融合的重要實例。
“皇家建制”下的大上清宮:
清雍正帝手書“御碑亭”
2014年至2018年,考古人員對上清宮區域進行了4年系統發掘。隨著考古工作的開展,曾經只存在于文獻中的“皇家范兒”變得鮮活起來:
(清嘉慶十五年重修上清宮碑記)
據考古勘探初步推斷,大上清宮遺址占地面積30余萬平方米,目前已探明18萬平方米范圍,并確定了部分圍墻基礎。大上清宮在全國道教宮觀建筑中規模是首屈一指的,相當于北京故宮的一半。
(元代樞府瓷)
此外,遺址考古發掘還出土了大量文物。這些文物造型精美,處處體現著皇家氣派。遺址發掘出土的清代“屋脊蹲獸·斗牛”讓人眼前一亮。按照當時宮殿式建制“五脊六獸”的排序,“斗牛”位居5個蹲獸第二位。根據蹲獸在屋脊的排列順序及其與建筑等級的對應關系可知,大上清宮的級別僅次于故宮的太和殿。
(垂獸)
遺址還出土了正殿地磚和金鐘。御窯金磚是皇家專用,極為珍貴;而遺址發掘的百余塊皇家金磚,證實了大上清宮當時不僅在民間有著極高地位和威望,也受到歷代皇帝的青睞,享有極高的待遇。
(元代銅鐘)
胡勝介紹說,至少從元代起,大上清宮就已成為全國唯一官方的道士“資格認定中心”。此外,遺址出土的各類文物也從不同方面印證了大上清宮在各朝代的重要地位。比如遺跡中發現的瓷器碎片被證實為樞府瓷,這是元代最高軍事機構樞密院的“定制”專用瓷器;又如出土的元代大銅鐘,整重9999斤,僅比故宮現存的銅鐘輕1斤。
(黃琉璃龍紋滴水)
(綠琉璃龍紋瓦當)
江西考古成果曾九次獲選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盤點發現,從1991年至今,江西已先后有9項考古發掘研究成果成功獲選當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5年度“西漢王侯的地下奢華——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
*2013年度 江西景德鎮南窯唐代窯址;
*2009年度 江西高安華林造紙作坊遺址;
*2007年度 江西靖安李洲坳東周墓葬;
*2003年度 江西景德鎮珠山明、清御窯遺址;
*2002年度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1995年度 江西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
*1993年度 江西豐城洪州窯窯址;
*1991年度 江西瑞昌銅嶺商周銅礦礦冶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