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行駛,請您坐穩扶好,下一站,沿江西路站……”這段公交車上的報站音,成為了眾多網友的年初記憶。
2022年開年第一熱劇《開端》上線第3天播放量便破億。與此同時,#45路公交車窗外的廈門美景等旅游Tag,也一度登上熱搜。
現實中的廈門公交車被稱為“都市天使”,串聯著廈門的旅游勝地與會展活動中心。
在還未受到疫情影響的2019年,廈門市生產總值達599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474.56億元,占比為57.95%。同年,廈門共舉辦會議9978場,共實現經濟效益450.94億元;廈門旅游接待人數10012.8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655.90億元。
會展業與旅游業貢獻了廈門30%左右的GDP。經濟學的廈門之問是,會展業和旅游業如何塑造了一座卓越城市。
40余萬字的服務方案與規范標準,上百次現場模擬練習,每個會議室的溫差被控制在±0.5攝氏度之間,與會人員從一間會議室到另一間會議室察覺不到溫度的變化。
這是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的場景。廈門接待,站在全世界舞臺的中央。
2016年,在城市展覽發展指數十強席位上,廈門的席位是第六名。這座城市的會展業有何優勢?
國際化是會展業的核心。上海有“進博會”,廣州有“廣交會”,而廈門有“投洽會”、海峽論壇、數字中國峰會以及金雞百花電影節。
一個展會能夠給一座城市帶來什么?
除了直觀的經濟收入外,更重要的是帶來投資、消費與產業的升級。
廈門市“十四五”規劃將“電子信息、航運金融貿易、文化旅游會展”劃定為三大萬億產業集群。投洽會給廈門帶來的正是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投資項目。通過投洽會,通用電氣、戴爾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搶灘登陸廈門,而“廈門制造”也借此銷往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統計,截至2021年,投洽會已吸引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30萬名境外客商,3萬多個項目在投洽會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