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2022年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制6套高考數學試卷,包括全國甲卷2套(文、理科)、全國乙卷2套(文、理科)、新高考Ⅰ卷1套(不分文理科)、新高考Ⅱ卷(不分文理科)。試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現高考改革要求;試題突出數學學科特點,強化基礎考查,突出關鍵能力,加強教考銜接,服務“雙減”政策實施,助力基礎教育提質增效。
高考數學命題堅持設置真實情境,命制具有教育意義的試題,發揮教育功能和引導作用。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情境材料設置試題,讓學生領略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數學研究成果,進一步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愛國主義情感。
例如新高考Ⅱ卷第3題以中國古代建筑中的舉架結構為背景,考查學生綜合應用等差數列、解析幾何、三角函數等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國甲卷理科第8題取材于我國古代科學家沈括的杰作《夢溪筆談》,以沈括研究的圓弧長計算方法“會圓術”為背景,讓學生直觀感受我國古代科學家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生產生活實際為情境素材設置試題,如:新高考Ⅰ卷第4題以我國的重大建設成就“南水北調”工程為背景,考查學生的空間想象、運算求解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社會主義建設成果,增強社會責任感;全國甲卷文、理科第2題以社區環境建設中的“垃圾分類”為背景考查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全國乙卷文、理科第19題以生態環境建設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應用統計的基本知識和基礎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數據處理與數學運算素養也作了相應的考查。
試題還設置科技發展與進步情境,選取我國科技發展與進步中取得的重要成就作為試題背景,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和時代特征,激發青年學生樹立為國家服務、奉獻科技事業的信念。如全國乙卷理科第4題,以嫦娥二號衛星在完成探月任務后繼續進行深空探測,成為我國第一顆環繞太陽飛行的人造行星為情境,考查學生綜合應用數列、函數、不等式等基本知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