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找房IPO成績單:連接45.6萬經紀人和4.2萬家店

2020-08-06 11:07:01

繼“衣食行”領域出現互聯網獨角獸后, “住”這一領域將迎來一位新人,那就是貝殼找房。

北京時間7月24日晚,貝殼找房IPO正式開啟,貝殼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書。8月1日凌晨,貝殼找房再次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更新后的招股書(F-1/A文件),披露半年度經營數據。

翻看貝殼找房IPO的招股書,讓人意外又驚喜。首先,平臺成交額和營收雙雙保持穩步增長。7月24日,貝殼找房IPO披露的招股書顯示,貝殼找房2017年、2018年、2019年收入分別為255億、286億、460億。平臺交易額方面,貝殼找房IPO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貝殼找房平臺GTV達21280億人民幣,同比2018年大幅增長84.5%。其中,存量房交易GTV從2018年的8219億人民幣提升為2019年的12974億,新房交易GTV從2018年的2808億人民幣提升到2019年的7476億人民幣。

8月1日,貝殼找房IPO更新的招股書顯示,貝殼找房2020年上半年達成1.33萬億元的平臺成交總額(GTV,Gross Transaction Value),相比上年同期的8900億元增49.4%。貝殼找房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72.6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96.1億元增長39%;凈利潤為16.1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5.6億元增長188.6%。

成立2年,貝殼找房迅速成長為估值千億的企業,這背后離不開“兩張網”的長期深耕。線下網絡,指的是“以社區為中心的線下門店網絡”。在線下,據貝殼找房IPO招股書顯示,貝殼平臺進駐了全國103個城市,連接了265個新經紀品牌的超過45.6萬經紀人和4.2萬家經紀門店。貝殼找房為何要線下網絡化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看房效率的問題。通過高度分工,解放有經驗的經紀人,同時因為分工,也才有可能插入VR、金融等服務環節,并讓每個環節變得專業化,同時能夠覆蓋更多的商圈。

線上網絡,指的是“數據與技術驅動的線上運營網絡”。在線上,貝殼通過數據、交易流程、服務質量的數字化與標準化,搭建起“數據與技術驅動的線上運營網絡”,幫助消費者做出更精準的決策,促進平臺服務者互惠協作,提升行業效率。

“線上網絡”大幅提升線下作業的效率與品質,“線下網絡”幫助業主、客戶與貝殼產生更多的交互與連接,沉淀行為數據。二者互相反哺,形成生態正循環。貝殼將這種對傳統服務產業的改造思路稱為“Agent+Engineer”, 即“A+E”——E將數據打造成工具,不斷為A賦能,幫助其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這句話可以翻譯為這樣的畫面:在貝殼,一個碼農程序員和一位房產經紀人可以完美縫合于平臺,共同為一個客戶服務。線上網絡和線下網絡,推動了 貝殼找房的快速發展和擴張。

從鏈家到貝殼,是“垂直—平臺”的過程,如今,貝殼找房又在通過兩張網、ACN和再進入到垂直領域,復制垂直—平臺—垂直的過程,拿下更多與居住相關的市場,繼續推進貝殼找房IPO上市進程。

中國的房產交易服務市場廣闊,但由于基礎設施薄弱,從業者與消費者的體驗、效率始終難以有效提高。為此,貝殼找房構建起ACN(Agent Cooperation Network,經紀人合作網絡),重新定義服務者之間的關系,這也是貝殼找房IPO最亮眼的地方。作為貝殼找房的平臺底層操作系統,ACN連接不同品牌、經紀人,可以幫助服務者高效合作、共享成功,進而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更便捷的服務。

如今VR、AI已經成為了行業標配,ACN網絡也迎來了更多的合作伙伴。據CIC測算,到2024年,中國通過房地產經紀服務實現的房屋銷售和租賃GTV總額將從2019年的10.5萬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24年的19.1萬億元人民幣,經紀服務滲透率將從2019年的47.1%增長到2024年的62.2%。如此看來,作為國內最大的房產交易和服務平臺,貝殼找房有著非常不錯的發展前景。伴隨貝殼找房IPO上市,“后貝殼時代”的序幕已經開啟。